9月6日,由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深部国重实验室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喜获殊荣,被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深部国重实验室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依托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展厅及至达书屋等建设,实验室前身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岩土工程研究所”,由我国著名力学科学家陈至达先生倡议发起、并由中国科学院何满潮院士担任首任所长;2008年经科技部认定并更名为“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23年实验室完成重组,更名为“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三十余年来,在钱伟长、李四光、陈至达、刘国昌、谭周地等老一辈科学家学术思想和精神的指引下,在学科带头人何满潮院士的率领下,实验室致力于地质学与力学的交叉融合研究。如今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攻克卡脖子工程技术难题,实现原创理论突破和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已建成为高水平的中外学术交流基地与隧道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基地。
实验室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于2022年经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批准,入选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基地以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核心使命,系统呈现了一代代隧道工程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挥了价值引领和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在科普教育方面,基地特别面向中小学生群体,通过讲述科学家故事和展示重大工程奇迹,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和美好向往。自成立以来,基地已接待大中小学生、科技工作者以及社会公众等超过120批次,总参观人数超过2000人次。


实验室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荣获“先进集体”称号,这既是对过往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深切期许。实验室将以此为新起点,加强基地建设与宣传,持续传承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爱国奉献的精神,激发全体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创新热情与活力,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供稿:马伟东
编辑、审定:综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