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正文
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

实验室主任何满潮院士受邀参加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并作主旨报告

发布时间:2023-09-02 来源: 作者:

 

全球气候变化是国际科学界重大前沿课题以及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人类社会发展问题。气候变化加剧、地质灾害频发,对石窟寺抢救性保护关键技术研发、集成解决方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也对石窟寺预防性保护提出了新的命题。

8月19日,由国家文物局、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重庆市大足区召开。百余名来自国内外的文物保护说岩体力学专家齐聚大足,共同探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护人类珍贵的石窟寺遗产。中国科学院院士、深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何满潮教授受邀参加论坛并作主旨报告。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出席开幕式并讲话,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但彦铮致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主持开幕式。

论坛上,何满潮院士作题为《材料创新与石窟保护》的主旨报告,提出了运用NPR(负泊松比)新材料保护宝顶山大佛湾圆觉洞的方法,为石窟寺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矿山工程岩体力学专家,何满潮院士非常关注包括大足石刻在内的石质文物保护工作。他指出,大足石刻很多石窟,它的内部稳定问题实际是外部稳定问题,局部稳定问题实际是一个区域的、大背景的稳定问题,石窟寺保护需要现代材料、前沿技术、工程施工工艺的系统革新。

 

何满潮院士介绍,“我们为圆觉洞做了一个拱形结构,把两个支点放在‘不帮忙’的岩体上,然后用新材料新技术把比较薄的石窟顶板挂在这个拱形结构上,使得石窟稳定性大大加强。这一加固技术,是以NPR新材料作为支撑。”他表示,“石质文物保护不仅是科学问题,也是历史文化问题,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问题,大足石质文物保护的经验可供世界各国借鉴。”

9位国内外专家先后进行了主旨报告,围绕气候变化下石窟寺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石窟寺科技保护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进展、石窟寺考古与多重价值挖掘、石窟寺监测与风险管理等议题,展开广泛讨论和深入交流,共同分享经典案例,整合框架思路,探讨技术策略,展望未来方向。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本次论坛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石窟寺保护”为主题,旨在以国际视野汇聚各方智慧,助力石窟寺保护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并形成有辨识度的石窟寺保护国际交流合作品牌,提升我国石窟寺保护的国际化水平。

 

上一篇:深部国重实验室与鹏飞集团战略合作及共建研发中心项目启动会成功召开
下一篇:实验室智能测控技术研究中心揭牌成立